近日,一則標題為《銀行員工收到詐騙短信,令騙子賠光卡中存款》的新聞,被眾多媒體紛紛轉發,但這條充滿正能量的光榮事跡,是不折不扣的假新聞。甚至連新聞都說不上,利用匯款手續費令騙子破財早就被證偽。除此之外,類似廣為流傳的一些所謂“智鬥騙子”,也大多是自欺欺人。
  宣揚所謂“智鬥騙子”的簡易辦法,那不是影射有關部門瀆職,也是侮辱大眾智商。一種騙術能夠大行其道,必有其隱蔽手法,讓一般人難以追蹤和破解。普通市民只要做到自己不上當受騙,就是為消滅欺詐做貢獻。
  搶劫是體力活,偷竊是技術活,欺詐是智力活,發明一種新騙術非常困難。欺詐是個古老的行業,新騙術無一不是舊騙術改頭換面而來。騙子們最怕媒體及時曝光騙術,昭告天下,沒人上當,迫使他們繼續“創新”。當騙子的創新成本高於正當行業,騙子就不得不改邪歸正。可見媒體在反欺詐事業當中,角色相當重要,不亞於警察。
  每天收到欺詐電話和短信,幾乎成了當下國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,可是相關的調查和報道卻鮮見。我想有幾個原因:一是受騙者覺得丟臉,不願報警和曝光;二是涉案金額小,夠不上報案門檻;三是媒體報道還不夠。
  與此相反,“智鬥騙子”的假新聞受到一些媒體歡迎,因其創作手法符合負面消息正面報道的基本精神。一來反映了詐騙普遍存在的現實,二來騙子最終受到了懲罰,儼然帶有好萊塢風格。再看轉載這則假新聞的媒體,無一不是熱衷於創作新聞那一類型。但是“智鬥騙子”的假新聞,浪費寶貴的版面,等於為騙子打掩護。
  前段時間,湯唯遭電話詐騙,被騙去21萬元人民幣,她隨後立即前往警署報案。憑著湯唯的明星地位,總算讓一則詐騙案上了媒體版面,但是不見後續報道。該案無論走到哪一步,新聞價值總是有的。破了案肯定是新聞,遲遲未破案也是新聞,就算當事人和警方拒絕回應,也可以當作新聞,可就是不見後續報道。
  現在社會上過多渲染了互聯網普及所帶來的安全隱患,這叫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其實互聯網本身內含了個人協作機制,那才是最好的“智鬥”手段。現在流行的安全類和通訊錄類手機A PP都有防騷擾和防欺詐功能,互聯網已提前擔任起反欺詐的主角。現在還在傳播雕蟲小技的媒體,對時代進程明顯跟不上了。 □餘以為  (原標題:[街談]“智鬥騙子”假新聞等於幫助騙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qivjq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